实验室概况
山东省绿色与智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筹)成立于2024年,由原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领军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而成。实验室依托济南大学,以建筑材料为研究方向,是材料学科的重要科研平台之一。济南大学材料学科是国家建材局“八五”部级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高峰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进建筑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特种建筑材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团队依托于材料学科。
实验室立足建筑材料,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重点进行建筑材料的组成设计、基础理论、合成与制备技术和性能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设计、理论创新及工程应用,解决建筑材料领域的各种关键技术问题,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建材行业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建材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建材行业服务。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并形成了学科优势互补,知识结构合理的稳定科研团队,拥有五国院士1人(Surendra P. Shah教授是国际水泥混凝土材料研究顶级专家,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度工程院院士,是国际上土木工程界唯一一位入选五个国家工程院的院士),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6人,国家863首席科学家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实验室面积约3500平方米,实验设备费达到2000万元,购置用于材料制备和测试的先进精密仪器设备100多台。
目前,实验室已经形成了高性能水泥及水泥基材料料、复合建筑材料、功能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和智能传感材等五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围绕高性能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研究方向研发的科技成果“硫铝酸钡(锶)钙基特种水泥的制备技术及海工工程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围绕水泥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水泥基压电复合监测材料与器件成套制备技术及在混凝土工程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外,实验室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科研立项方面,实验室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预研项目1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其它省、市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100多项。纵向项目立项经费达1.1亿元,横向项目经费到账2800万元。论文发表及专利授权方面,实验室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多篇。成果推广应用方面,针对海工和水利等特殊建设工程的需要,研发发的具有快硬早强和防腐抗渗性能的硫铝酸钡(锶)钙系列特种水泥,已在多家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推广生产,并成功应用于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烟威高速金山港大桥等多座大型桥梁工程;纳米改性混凝土已成功应用于云南泸沽湖机场跑道建设;开发的“水泥粉煤灰复合夹芯墙板”、“水泥轻质隔墙板”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墙体材料新产品和机械化生产线,在国内外近百家企业推广应用;研发的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与器件成功应用于一批国家重大及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工程,为重大混凝土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发的混凝土表面薄层修补材料在山东、四川、内蒙古等省推广应用,助力混凝土道路及地面耐久性提升。
实验室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7次、国内学术会议7次。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格拉斯格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了广泛合作;与建筑材料研究领域的龙头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内建筑材料最大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验室与以上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推进了行业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