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济南大学建材实验室与山东金衢设计集团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高强半柔性沥青复合路面专用灌浆料"实现产业化突破。该成果在山东百斯诺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化生产后,已在聊城市姜店镇G105国道重载交通路段成功应用。

技术创新:刚柔并济解决行业痛点
传统沥青路面在红绿灯路口、公交站台等制动频繁区域,长期受车辆启停产生的剪切应力影响,夏季高温环境下极易出现车辙(深度常达3-5cm)和拥包变形。黄永波副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改性水泥基材料,开发出具有微膨胀特性的复合灌浆料,可充分填充沥青混凝土20%-30%的孔隙率。这种"沥青骨架+水泥胶凝"的复合结构,既保留了沥青材料的柔韧性,又赋予路面混凝土的刚性,使抗车辙能力大幅提升。
黄永波副教授表示:"这项技术为城市道路'软着陆'提供了新方案,未来团队将研发低温型灌浆料,进一步拓展北方地区应用场景。"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病害方面的强大生命力,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